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风水学 >

刘伯温简介风水

编辑:风水学入门2022-05-25 13:48 浏览: 来源:www.nanyuekg.com
      说到刘伯温啊,这个应该不用多解释的了,一个精通天文地理的神级人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的军师。
而这次说的就是他将一条很普通的村风水改了之后,这村在明、清两朝出尚书、抚台、知县、进士、举人260余人。这就是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俞源村。
为什么他会帮俞源村改风水呢?这个就得从他的一位俞源村的老同学俞涞说起了。俞涞是俞源村俞氏第五代孙,俞源村自建村以后就一直旱涝不断,并常有火灾,村民很是苦恼。
而这位俞同学与刘伯温交往甚密,他读书时就知道刘伯温的能耐非凡,后来更是辅助朱元章打江山。
因为俞源村是刘伯温从婺州、杭州回老家处州青田的必经之路。有次在刘伯温回乡路过俞源村时,俞涞就提出让刘伯温帮忙改造家乡,消除灾荒。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条村一直灾难不断到底是凶在哪里:
按卫星图上来看,这村四面环山,由九龙发脉而来,但山高而逼压,主要的煞气分别是南方丙午位及正东、东南的乙辰方位分别有山冲及溪流冲射,这情况易有旱涝就很正常的了。
南属离火卦,而先天离又在震东,加上在东到东南方有明显的木火星体,这个是易引来火灾的。
正常来讲,这样的地局没人敢在那里建村,就算是普通人,你让他在这样的地方建屋,我估计多数也不敢。
那为什么当时俞家的先人会在这里建宅呢?这里又有个故事。俞源村始建于南宋。
据记载,在松阳任儒学教谕的杭州人俞德过世后,儿子俞义护送灵柩回杭,路过这里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俞义认定这里是神地,便置地葬父,守墓时与当地人通婚,一直至今,已有30多代。
那刘伯温是当初到来之时是怎样看待这村的风水呢?
刘伯温发现俞源四周有十一道山岗环绕,有灵瑞之气,但村中的溪流太直太“硬”,把瑞气都带走了,于是设计把村口溪流改为曲溪。
原山溪从村庄东南方流入,改为东西、南北方向横穿村子,直至村西山脚,复折向北至村口,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刘伯温是使用“泄”的方式来化解山冲及溪流冲射之煞气。站在水利角度,就是用扩大排洪渠的方式。当然,扩大排洪渠只是预防洪水而已,并没有催官发贵的作用。
所以刘伯温还将整村按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排列设计,村口设有直径320米,面积120亩的巨型太极图。
村中的28处古建筑群则按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七口水塘(又名“七星塘”)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组成“天罡引二十八宿”的布局。
更为巧妙的是,位于西方“白虎”之首“奎”宿的俞氏宗祠恰好装在北斗星的“斗”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俞源村四面环山,这个太极图除了风水的因素之外还可以增加俞源村内的水气。在夏季河水蒸发旺盛,使局部地区形成降雨的机会增多,同时因为蒸发时要吸热,因此可以降低村内的气温。
而在.冬季,陆地降温快,而河流湖泊降温慢,可以提高村内的局部温度,以此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
俞源村现在的祠堂之前是俞涞的房屋,后来被兵毁,重建之后就改成宗祠。这宗祠是坐壬向丙兼亥巳风地观卦3爻线,乙辰、丙午水来,两水在祠堂的右前方未坤方会合,消壬子,具体数据请参看下图:
从此之后俞源村就出现了很多目前砖家没法解释之迷,例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必定下雨,大旱之年也不例外;「声远堂」的8条木雕鲤鱼会随季节而变换颜色;
七星塘中的第三口“玉衡塘”,每当村民填塘造房,必遭火灾,屡试不爽……于是,媒体一片称奇,“太极星象村”的美誉不胫而走。
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一个风水研究者,必须细心考证,不能按网上的人云亦云,跟着喊好。
由此线度及形局来看,虽然说俞源村人才不少,但我个人觉得有不少缺陷,应该会严重亏房。当然了,刘伯温在这种有缺陷的地局之上能做出种种神奇事迹应该说是手段高超的了。
经我细查其家族谱,俞德之后四代单传,到了第五世俞涞,开始人丁兴旺,也就是经刘伯温改了之后人丁才开始兴旺的,但同样是亏房严重。
按记载:俞德生义,义生至刚,至刚生仍,仍生涞、浪、汪。俞涞生有三女四男,四男是善卫、善麟、善诜、善护。其中二子善麟、三子善诜与四子善护三人的后代繁衍发展,成为如今俞氏家族的三大主要支脉。
也就是说俞涞同学一共有三兄弟,他排老大。他请来刘伯温之后就生有三女四男,而两个弟弟则绝后。俞涞同学四个儿子当中长房绝后,二、三、四房开枝散叶至今。
另外俞源的起源始于南宋。南宋时,俞氏未入住该村的时候,原有朱、颜二姓住户,后俞姓入住,人丁兴旺起来,朱、颜二姓渐衰以至消失,村庄名由朱颜村改为俞源村。
以前民间有前辈说一条村中的原姓会吃掉外姓,按这个例子看来也不是绝对,重点还是得看各姓的风水好与坏。
俞源的兴起,历史上有三段黄金时期。
第一次出现在元末明初,正是刘伯温帮忙调理村落风水之后的不久,五世俞涞开始。
第二次兴盛期出现在明嘉靖、隆庆年间。这段时间是俞源科举的鼎盛时期,出了进士礼部观政俞大有,举人温州黄关把总俞彬,贡生江西宜黄县应乾。此外贡生俞英、俞鸣谦、俞谨、俞肖洛都分别当上了教谕。
当时一个偏僻的山村出了十多位官员,无疑是俞氏的荣耀。所以俞氏子孙为光宗耀祖,于隆庆元年筹资大兴土木扩建宗祠,这就是现保存下来的俞氏宗祠。隆庆六年俞世美进京朝觐,翰林学士,曾历太常少卿、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严讷为俞氏宗祠题赠“壬林堂”三字。
第三个兴盛期出现在清乾隆、道光年间。清乾隆年间,俞氏、李氏宗族再度崛起,与前世因科甲功名而繁盛不同,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都是大商人。
俞氏的代表人物是上宅的俞从岐和他的儿子俞林檀和俞林模,以及俞君选和俞君泰兄弟。李氏的代表人物是李嵩萃。
而李氏很具体的情况未能查到,只知也是外面迁来,不过李氏的宗祠同样在另一个北斗之下,虽然这个北斗比不上俞氏的那个,但也具气势。宗祠线法收纳:坐壬向丙水地比卦3爻线,乙辰、丙午水来,消壬子。
总的来讲,这村地局不算完美,靠的是刘伯温巧施妙手才有后来的辉煌。所以说,现代的建筑学应该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前进才是最科学最完美的。
附村内其它建筑风水数据:
1、书厅楼:清代清代建筑,整组建筑坐北朝南,面向六峰巷,测一门楼却为坐西朝东,271度。
2、六基楼:丙子水龙,356度。
3、伯温草堂:酉山卯向,272度。
4、精深楼:厅堂为丑兼癸23.5度,院门乾山巽向,左水倒右,右前有水塘。
5、高座楼:寅山申向兼艮坤,55度,院门57度。
6、洞主庙:此庙为祭祀众神的村庙,坐向为辰兼乙,左水倒右,右边艮寅水直下,左右水在癸丑交会。
7、六峰堂:子山午向兼壬丙,明堂开阔。
8、七星楼:靠山正,后龙顶为金形,寅山申向庚寅与戊寅之间界缝。
9、上万春堂:甲山卯向。
10、青峰楼:壬山丙向。
11、村口牌坊:未山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