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正高级的喜剧。下限是搞笑,上限是反思和关照。有很多点,个人观感几个点说一下,能力地位转换导致的行为反差,调教与反调教,驯化与被驯化,洗脑和反洗脑,巴普洛夫的应用,以及烘抬著释下一只猴都可以登上神坛,传统文化有时是有用的,特别在外交的时候,个人感觉性表达即是剧中反复出现的那句台词,超越阶级,超越种族,超越国家的‘’人人平等‘’。还有其他不说了,超越时代的作品。
宁浩前些天路演大概说,想表达反对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阶层歧视,尊重个体,不能瞧不起底层的小人物等等等。深感契合。影片中几个‘’高于‘’阶层依次被拉下‘’神坛‘’,而阶层最底端的猴子两次被拉上‘’神坛‘’,喊出了来自于阶层最低端的‘’你们想过猴子的感受吗?!‘’。太神奇,巧妙,震撼,高级。
剧中几场有关耍猴戏元素的情节
最初一场属于真实驯化,也为巴普洛夫做出铺垫。
第二场外星人属于伪驯化调教,外星人没有被真正降伏以及洗脑,因为高等智商,也懂的独立思考。
而三场哥俩被耍猴属于外星人报复性行为,哥俩认错讨好属于社会江湖套路,和驯化无关,所以情况有变才反击泡酒。
而降伏猴妖巴普洛夫起到关键作用,首尾呼应。前提是外星人能量环和记忆加持复制到最初被驯化的猴子身上,才有了这种可能,也给予机会喊出了来自于阶层最底端的声音‘’你们想过猴子的感受吗?!‘’属于被长期驯化的对象觉醒有自主意识,能力后,利用既往驯化调教手段,反复强调,洗脑成功,你还是个猴。感觉很巧妙,鬼才的编剧。
电影表达一些内涵从不同层面角度反映其实很正常,所谓学术也有从各种角度论证一件事情,那样才更深入到位,所以感觉这部电影还真挺有脑的。
之前宁浩说想通过电影分享狂妄是最终害死人类的品质,阶级不该成为划分人高低贵贱的标尺。
这次主要(次要另论)就是故事为了内涵服务,一场星际外交的意外事件中,所有出场的代表性角色一一展现出阶层效应。外星人,c国人,中国人,猴子,发生各种错杂关系,地位能力来回置换中,消解了那些‘’高于‘’阶层的优越感,和凸显了他们的控制欲。
一番错位加误会的笑闹折腾后,回归某种和谐,星际危机得以化解。宁浩也通过影片故事传达了他的‘’狂妄的危害,反阶层歧视‘’的意念。
其实,现在这些关于影片的核心表达,以及表现手法已经被更多人慢慢理解接受了,触动传达的作用起到了。。。对于这部影片的理解一些人是滞后的,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它有超前性的原因之一。
包涵反思,不止于讽刺一番完事。宁浩的这部影片传达了反对阶层歧视,尊重每个个体,小人物。不仅提出平等,也从可以接受的最朴素的人情世故层面回答了为何应如此,并不是唱一个高调,发出个呼吁而止,十分难得。
人人平等反对阶层歧视,道理口号都知道,作为影片表达出来,以及说明接地气的因果关系,不止于说教。不容易,表达的还如此巧妙奇特。
感觉导演对于主旨以及结论和引导启发已经表达建立的比较透彻了,完整性完成度都可以接受认可。
疯外个人感觉已经把普世存在的某些现实问题以及人性的一些根本问题展现的很透彻了,格局很大,背景很深。宁浩的反阶层歧视以及莫狂妄(多年以来一直觉得人类,人生的很多错误都源于狂妄,害人亦自害)也是一种比较根本的人文关怀。
另,个人来说宁浩以前的石头赛车我看了也就是觉得戏剧结构挺巧妙。这次的外星人是震撼,深度关怀思考人性,现实,时代的作品,关怀,尊重每一个个体,包括那些对影片各种不满言论的人。感觉现在的各种声音有些真实,有些只是利害相关,烟尘散尽,沉淀出的才更多真相吧。
还有关于动物被驯化不适的方面,一方面是分级制度,还有黑色幽默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正视现实,宁浩可能就是告诉我们至今仍然存在的动物表演。有些孩子大人喜欢看动物马戏,却无法正视,或刻意忽视,或无意识背后可能存在的巴普洛夫。
宁浩更新了自己到达3.0(往前走一步),部分观众还停留在1.0 2.0版本
有两个点,感觉网上有些人没看明白,说一下外星人作为荒诞喜剧,内核与乡村教师相通的地方,两个小人物用巴普洛夫化解星际外交中的意外危机。,个人感觉,原作存在更扯淡的荒诞感,两个不搭边的点被强行扯到了一起,三大定律,然后化解危机,像个玄幻小说似的。
还有外星人醒来时保持的是大醉前的记忆,而且进仓前收走了基因球。他就是个外星公务员,外交大使,带着外交采样任务的,酒足饭饱,采样完成,连吃带拿,建交成功,对比来时的傲慢与暴躁,今个真高兴。而且酒这东西他们星看起来应该还没有,喝好了。
另疯狂的外星人的一些特质是“反”乡村教师的某些部分和设定的,这是一种逆向特征关联。
宁浩当时多次强调的,完整故事很难大荧幕呈现,但其中的荒诞性是他所注意到的,有所触动。然后组团创作剧本,刘开始参与后来离开,好像刘说过一句写着写着这“教师”去哪了?并坦言后来就跟我没关系了。再后来看了成品说宁浩他能这么改是我没想到的,还挺厉害之类的,有视频可找,具体有些不记得。
那么宁浩看到的荒诞性是什么,不知道,但从影片内容以及他当时所说的反阶层歧视,尊重小人物、个体价值等来看,可能是针对小说中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掌控欲,生杀予夺的“特权”,以及对低等文明进行观察与判断、举措的主观、草率、局部片面、儿戏感进行了荒诞、黑色幽默式的彻底的讥讽和颠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荒诞式反荒诞性。
也即是疯外表现形式上是反乡村设定或说是部分内容的存在,而本质上是输出人人平等的人文关怀、价值观。这是一部反宁浩所注意到的乡村部分内容特征以及提出自己观点和通过剧情确立确信观点依据的电影作品。
对于影片本身也有感觉到一些问题和可以更完善的地方,但属于遗憾的艺术范畴,属于有小问题,没大毛病。发的较少。
顺便说说个人看到的笑点,笑点各不相同,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笑点能让所有人发笑,说说个人的吧。这种荒诞幽默风格的不像那种爆笑纯喜剧风格基本都是简单直给(所谓包袱皮薄),这个也有直给,不过有些就是幽默感的会心一笑,有些也需要一定观察力,理解力。外国人被我国山寨微缩景观误导全球奔寻外星人,是一个前后呼应的组合笑点,外国人被忽悠把猴当外星人奉若神明,吮排出球也是一个前后呼应的组合笑点,还有外星人能力回复惩罚哥俩儿的笑点,还有报警系列的笑点也前后呼应上了。还有收服猴妖的过程,还有结尾的铜锣战机,还有些零碎笑点台词啥的,还有一时记不起来了。。
加句,这片配乐太厉害,后来网易云又听了原声,是真的厉害。感觉科幻电影配乐本土化真诚透彻且大成功,魔性,高大上又接地气,内涵丰富,元素多元。即本土又国际,真正文化自信。融入剧情的也很好,烘托气氛,且特色鲜明,触动情怀,也震撼感人,激昂惊艳,大俗大雅,奇绝妙美,哈哈,越听越觉,神啦!补点,还有,看一部电影我个人习惯是,尽量少受以往经验影响,不做特别必须的前提期待。
而评价一部电影,也不受各种平台分数干扰,以及跟风,被带节奏。乃至认可了某型某款就其它皆归烂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狭隘极端非理化所影响,这样职业以及自发的黑子水军也基本不会受其影响。
单纯的说电影类型没有高下之分,而质量有别,个人好厌不同。
另,个人感觉,大陆电影工业的真正繁盛和良性发展应该从建立,健全,完善分级开始!其他的都次之。。。
另,说一句讲过许多次(记不清多少次)的话自己不理解,或没有能力理解这没什么,容得别人理解是一种正常基本的社交态度,也是一种胸怀。笑点的感受亦是如此。
另,科幻从不单一狭隘,电影本就可以是多元化的。不必狭隘的认为只有好莱坞模式以及模仿好莱坞模式的科幻片,才是科幻片。
科幻片的本土化不必拘泥于一味地模仿好莱坞模式,本土化的科幻片也可以是,以一定科幻内容为背景,交融于故事情节中,进而反映思考关照当下现实世间的种种,体现人文关怀。
补点,《疯狂的外星人》感觉是一部很高级的喜剧,无论是核心内涵,还是表现内涵的手法,还是过程中的启迪,省视。
属于那种通过故事提出问题,通过故事不断论证,又通过故事给出答案,答案还通情达理,发人深省,具有普世价值,普世关怀的作品。
这也是内地当代极其稀有的思想型,思考型喜剧(有核心内涵有导向有线索有论证有结论有启迪),感觉比讽刺喜剧更进了一步,更多了一层,不止有讽刺,还有反思,思考,普世关怀,还给出了合乎情理的启示,醒思。个人预感这将是未来很重要的一种喜剧片的模式。最近看了点欢乐喜剧人,一对双胞胎兄弟演了个小品好像叫《疯狂动物城》。(具体看节目)看的时候想到了疯外,看弹幕也有其它一些网友想到了,讲的是关于马戏团和动物驯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