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行法律下的婚姻年龄门槛
在我国,法律规定男性的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至今尚未通过任何将这一标准下调至18周岁的法律修订。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婚姻的稳定和成熟。
二、国内关于调整法定婚龄的建议与争议
1. 建议背景:近期,部分政协委员及学者提出了将法定婚龄下调至18岁的建议。他们认为,降低婚龄有助于扩大生育人口基数,从而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结构性失衡问题。
2. 支持观点:
那些主张降低法定婚龄的人士认为,18岁是法律上认定的成年人,将婚龄下调意味着将婚姻自主权完全交给个人,允许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出自由选择。与国际上普遍不超过18岁的法定婚龄相比,我国的现行规定显得较为严格,因此调整有助于我国法律与国际接轨。
3. 争议焦点:
尽管有一些声音呼吁降低法定婚龄,但也存在诸多争议。有观点认为,法定婚龄的本质是保护公民权益,因此在调整前需要审慎评估社会的成熟度、经济基础以及年轻人的心理成熟度等因素,避免因为生育压力而仓促做出调整。还有观点认为,当前影响年轻人婚育意愿的核心矛盾在于经济成本、职业发展等现实问题,单纯降低婚龄未必能有效提升生育率。
三、国际上的参考案例日本的调整
日本于2025年3月通过了一项民法修正案,将男女法定结婚年龄统一为18岁。日本的成年年龄也从20岁下调至18岁。吸烟、饮酒等行为仍然限制在20岁以上,以确保年轻人的身心健康。
目前,我国法定婚龄尚未作出调整,相关提议仍处在政策讨论阶段。未来是否调整法定婚龄,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共识、配套保障措施及国际经验,而不仅仅是聚焦在年龄数字本身。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做出的决策能够真正保障公民的权益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