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学”这一网络热梗的起源,要追溯到2024年央视春晚的节目《上春山》,特别是其中白敬亭、魏大勋、魏晨三人的舞台表现,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和解读^[3][4]^。这个热梗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争议点展开:
一、舞台走位争议
节目中的台阶装置成为了网友关注的焦点。有网友通过逐帧分析,认为白敬亭在直播时并未按照预先设计的走位让出最高台阶,导致魏大勋和魏晨无法顺利完成预定的动作^[4][6]^。彩排视频中出现的两种站位(工作人员轮流站C位与直播中的站位),更是进一步激发了网友的猜测,热议是否存在着“故意抢C位”的情况^[4]^。
二、服装差异争议
白敬亭在直播中所穿的新中式黑衣与其他两位演员的浅色系服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异被部分网友解读为临场的换装,旨在突出个人形象^[6]^。更有网友猜测,这是为了避免被替换为录播素材而采取的特别行动^[6]^。
三、事件的后续发展与官方态度
央视主持人王宁在采访中对白敬亭的提问,被网友解读为“官方内涵”^[6]^。此后,该事件逐渐演变为对娱乐圈竞争生态的深入讨论,不少观点指出,这一事件实际上暴露了行业规则与个人表现之间的冲突^[7]^。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春山学”通过网友们的逐帧分析、P图等二次创作,以“学术研究”的形式持续在网络传播,并逐渐成为解构娱乐圈现象的亚文化符号^[8]^。在2025年,由于部分博主的不实信息和对白敬亭形象的丑化,他选择了提起法律诉讼,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公众对网络言论边界的关注^[1][2]^。
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网友们的热情参与和解读,同时也看到了网络言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春山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热梗,更是网友们对娱乐圈现象的一次反思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网络言论的边界和影响力,以及公众对于公平、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