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赣州的章水和赣江畔,一场因持续干旱引发的“挖宝”热潮席卷而来。随着河床裸露,一段被时间尘封的历史似乎正悄然向人们揭开神秘的面纱。
一、事件背景
持续的干旱使得章水和赣江水位骤降,大片的河床裸露出来。原本静谧的河滩,因市民不断发现的零散瓷片、铜钱等物品,变得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寻宝”活动随之展开,吸引数百名市民涌入,甚至有人携带金属探测器进行探测,网络主播也加入其中进行直播。
二、官方迅速响应
赣州市文物局在察觉到这一动向之后,迅速发出紧急通告,严禁任何个人进行水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喇叭喊话劝阻,强调河滩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封锁了河滩,禁止任何人进入。
三、文物的发现与保护争议
随着市民们晒出的碎瓷片、铜钱以及自称挖到的“金银元宝”,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部分网友对这些物品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而文物部门则发现了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的清代石柱、石碑等遗存。专家指出,非专业人员挖掘易造成文物损坏,且私自占有或出售文物将面临法律追责。
四、法律依据与公众责任
根据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地下、内水和领海遗存文物均属国家所有。擅自挖掘、出售文物是违法行为,而主动上报或上交文物的市民则有可能获得国家的奖励。这次事件不仅是一次“寻宝”热潮,更是一次关于文物保护意识的普及和提醒。
五、事件的后续发展
截至2022年11月,当地文广新旅局表示,市民所挖物品是否属文物尚需鉴定。执法部门已经加强了对现场的管理和封锁。此次事件也暴露出公众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呼吁广大市民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理性对待,保护文物,共同守护我们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