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国八条”核心措施解读
1. 地方责任担当
地方的责任愈发凸显,不仅要制定每年的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步伐、居民收入状况及住房支付能力,这些目标将在每个季度向社会公布,透明化操作,让市场更有预见性。
2. 保障性住房的大力推进
保障房不再是纸上谈兵。通过新建、改建、购买、租赁等多种方式,保障房的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准入和退出机制也在加强,确保公平公正。就连一些建制镇也被纳入了保障范围,让更多人享受住房保障。
3. 税制改革的重磅出击
个人所得税在住房交易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不满5年转售的住房,全额征收营业税;满5年的非普通住房,则按差额征收,而普通住房则免征。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也加强了,对定价过高的项目实行重点监管。
二、限购政策的再度升级
全国范围的限购风暴
在房价高涨的直辖市、省会等城市,限购政策再度收紧。本地户籍家庭限购两套住房,非户籍家庭需要提供纳税或社保证明才能购买一套,而已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地家庭或一套及以上的非户籍家庭则暂停购房。
北京的实施细则
北京作为先行示范区,对限购政策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本地户籍的单身人士,若未拥有住房,限购一套;而已拥有一套及以上的则暂停购房。成立了购房资格审核机构,对伪造证明材料等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违规者将受到五年内不得购房的处罚。
三、信贷政策的差异化调整
对于购买第二套房产的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60%,利率也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各地可以根据房价调控目标,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首付和利率。
四、价格与市场的双重监管
明码标价制度的推行
商品房销售必须实行“一房一价”,所有代收费用及物业服务费都必须公示,禁止收取任何未标明的费用,让消费者买得明白,买得放心。
价格申报管理的地方实践
如苏州等地,已经实施了更为严格的价格控制。商品房在一年内原则上不得提高售价,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过严格审批。
五、地方执行与配套措施的落地
各地积极落实国务院的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北京在强化土地供应和保障房建设的还明确了限购细则;苏州则实行房价控制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土地转让条件,确保开发投资达到一定比例。
政策影响与展望
2011年的政策以“抑制投机、增加供给、强化监管”为主线,通过限购、信贷紧缩、税收调控等组合拳,短期内有效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部分政策的执行中仍存在漏洞,如限购资格的审核等。未来,要真正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还需依赖地方配套机制的完善和执行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