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曝十寒”的深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一曝十寒”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学习或工作中勤奋与懈怠交替,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它的原意出自古代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指的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经历“晒一天、冻十天”的待遇,也难以存活。
二、出处与典故
这个成语源于《孟子告子》中的一句话:“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在这个典故中,孟子用这句话批评了齐王治国缺乏持久的坚持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无法长久地执行一项政策或任务。
三、用法与结构
1. 语法结构:“一曝十寒”是一个联合式的成语,它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定语或宾语使用。
2. 感彩:这个成语带有贬义,主要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的人。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虎头蛇尾。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做事缺乏坚持和毅力的意思。
反义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这些词语则强调了持久性和不懈的努力。
五、例句
学习过程中如果“一曝十寒”,很难取得显著的成果。
大文学家叶圣陶曾用这个成语来批评某些教学方法的随意性,指出这种做法只是“一曝十寒”罢了,难以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六、核心启示
“一曝十寒”这个成语给我们的核心启示是: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勤奋就松懈,也不能因为遇到挫折就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这个成语警示我们,避免因懈怠或三心二意而导致的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