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繁花》背后,有一段关于“杀青再返工”的传奇故事。在这部剧的拍摄过程中,演员们经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即使杀青,也要做好随时返工的准备。仿佛“杀青”二字,在这个剧组里只是暂时的告别,而非真正的结束。
辛芷蕾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她曾四次经历杀青的喜悦与失落。第一次团队准备了鲜花和蛋糕,欢天喜地地庆祝这一时刻的到来,然而仅隔数日便被召回补拍。经历了多次这样的起起落落之后,所有演员都对“杀青”二字彻底失去信任。就连胡歌、唐嫣这样的主演也未能幸免,经常需要返工补拍。据说,胡歌与辛芷蕾的一场夜戏,曾拍摄了一整夜,但最终只有少量镜头被采用。
这一切的背后,与导演王家卫的风格息息相关。他对镜头语言和表演细节的追求达到了极致。氛围不对、情绪偏差,都可能导致重拍。辛芷蕾曾提到,她在剧组中“很少一条过”,甚至某次一条过的时候,她惊讶地追问导演为什么要这么苛刻。而王家卫的导演风格中,长期筹备与即兴调整是常态。演员们提前两年进行专项训练,如辛芷蕾学习的拉丁舞,但最终可能因王家卫临时调整角色设计而全部作废。
在这种环境下,演员们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期待杀青的仪式感到后期的麻木,演员们逐渐接受了“无休止补拍”成为常态。郑恺曾提到,连唐嫣的杀青都需要反复确认。王家卫的某些传闻,如“藏护照”以防止演员离组,更是加深了这种不确定性。部分演员戏称自己“被坑”。
最终,《繁花》耗时三年完成拍摄。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杀青”的现象成为了剧组独特的记忆。这种“拍摄-推翻-再拍摄”的循环,既是王家卫艺术执念的体现,也是演员们职业生涯中罕见的集体体验。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剧组人员对“杀青”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黑色幽默感,仿佛这是一种集体解构式的体验,最终也塑造了作品独特的影像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