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传承,依然璀璨夺目。在这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彝族“撮泰吉”如同一颗独特的明珠,闪耀着原始信仰和民俗文化的光芒。
在贵州乌蒙山深处的裸戛村寨,隐藏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仪式彝族“变人戏”,彝语称为“撮泰吉”。每逢春节之际,这里的彝族同胞会在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间,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撮泰吉”表演。这是一场信仰与民俗的交融,一场祈求吉祥、远离灾难的仪式。
在“撮泰吉”的表演中,人们扮演的角色被视为祖先的化身,被称为“神鬼”。这些角色以未完成进化成人类的猿猴特征进行装扮,充满神秘感。他们的面具独特,突额大鼻,身穿黑衣,缠绕白布带,头饰包缠成尖顶状。行走时,他们呈现出罗圈腿步态,言语抽气发音含混不清。整个表演过程中,演员之间只能以角色名称相互称呼,如直呼真名,则可能招来不祥。
这场神秘的仪式旨在驱赶邪佞崇、迎吉祥、祈丰收。正月十五的“扫火星”是整个表演的高潮。在寨边岔路口,惹戛阿布和“撮泰”老人埋下三个鸡蛋,点燃熊熊大火,所有的灾难、病祸在这火焰中化为灰烬。一段时间后,老人们取出埋藏的鸡蛋,通过观察其状况来预测当年的收成和祸福。
“撮泰吉”的面具是这种古老戏剧的象征,它浸透了一种原始的积淀。这些面具单纯、稚拙、憨态可掬、怪诞神秘,前额突起、鼻子直长的猿猴相勾勒了先民的印记。没有眼珠和牙齿,只在相应的部位剜出孔穴来表示眼睛和嘴巴,仿佛能穿透千年的岁月,人与神、生与死的界限都变得模糊不清。
这场表演不仅仅是彝族同胞的信仰民俗,更是他们与自然、祖先、鬼神沟通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样性。每一场“撮泰吉”表演都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都是对祖先智慧的致敬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