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搜救与转移安置纪实
公安与部队在行动
临夏州公安联合部队官兵展现出了高度的救援效率。在地震后的短短12小时内,他们成功营救出还未度过人生满月的婴儿及其母亲。随后,他们迅速转移受灾群众至临时安置点。在大河家镇陈家村实施搜救的过程中,搜救队伍不仅关注生命安全,还十分重视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为被困人员发放热食和早餐。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细节的关怀,展现了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
消防与民间力量的汇聚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携带先进的救援装备迅速赶赴震区。他们采用人工和仪器相结合的方式,对可能存在危险的房屋进行细致排查。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中,他们累计救助了200余人,转移牲畜60余头,搭设帐篷89顶,为被困群众提供了临时的避风港湾。蓝天救援队与消防人员的默契配合,连夜搭建帐篷,并组织村民免费享用热腾腾的食物,给予受灾群众希望和温暖。
二、医疗救治与物资保障时刻
紧急医疗响应不缺席
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建筑物受损的情况下,迅速反应,在路边搭建临时医疗点,对受伤群众进行紧急救治。国家卫健委对此次地震灾害高度重视,调派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知名医院的专家及三支国家级医疗队支援灾区。他们的到来为灾区带来了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坚定的信念。
物资调配与发放的精准高效
救援队伍深知时间的重要性,他们迅速向受灾群众发放大衣、棉被、电热毯等御寒物资。他们还搬运煤炭炉、烤箱等生活用品,确保群众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电力部门的抢修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恢复安置点的供电,保障夜间的照明和取暖需求。这种全方位的物资保障和贴心的服务展现了救援工作的全面性和高效性。
三、基础设施抢修与协同支援进展
交通与通信的快速恢复
震后的时间每一秒都显得弥珍贵。救援人员在短短的24小时内完成了道路、电力和通信等生命通道的基本修复工作,确保了救援物资和人员的顺畅运输。这种高效的工作效率和坚定的决心展现了救援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精神。
跨区域协作的紧密配合
西部战区派遣的运-20运输机在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武警甘肃总队和第76集团军某旅等单位紧密协作,分赴各重灾村落实施救援。青海省海东市消防支队也在民和县同步开展被困人员搜救工作。这种跨区域的协作和配合展现了救援工作的全面性和高效性,为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四、受灾群众互助的暖心场景与致敬抢修人员
在大河家镇,村民们自发在帐篷内煮制牛肉面,免费供应给其他受灾群众及救援人员。这种互助精神和团结意识展现了灾区人民的坚韧和善良。国家电网抢修人员在严寒中通宵作业,为安置点接通生活用电,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的严寒困境。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让人肃然起敬。此次救援行动充分展现了“人民至上”的原则和多方协作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保障灾区秩序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