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等,并能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其内涵。
2. 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如“面点结合”“列数字”“打比方”等,并分析其在描写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中的运用。
3. 学生应能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如描写彩塑或飞天的部分,积累语言素材。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对文本进行分层解读,提炼关键信息。
2. 运用“四步鉴赏法”具体分析壁画艺术,结合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增强直观感受和艺术体验。
情感与价值观:
1. 深刻感受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付出。
2.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尊重历史、珍视文明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分析彩塑、壁画、藏经洞的描写特点及其背后的写作手法,如“先概括后具体”“列数字”。
2.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难点:
1. 理解多元文化交融对莫高窟艺术的影响,如佛教艺术与中原文化的结合。
2. 结合历史背景,藏经洞文物的流失与保护,以及这对现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源:包括莫高窟彩塑、壁画的高清图片以及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如《敦煌》)。
拓展资料:关于莫高窟与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简介。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与文本初探
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莫高窟全景视频,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兴趣,并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
2. 初读课文,梳理脉络: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任务,包括圈画生字词、小组互查读音,以及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3. 精读重点段落:重点分析彩塑和飞天壁画的描写,感受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与文化拓展
1.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藏经洞的历史价值、不同朝代的艺术风格等。
2. 文化融合:结合拓展资料,讨论莫高窟成为“艺术宝库”的原因,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3. 读写结合训练:进行仿写练习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生字词抄写及课文背诵。
实践作业:设计一份莫高窟宣传手册,包含景点介绍、艺术特色及保护倡议,以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行动力。
六、《敦煌莫高窟艺术画廊的奥秘》
当我们走进敦煌的莫高窟,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神秘殿堂。这里的彩塑,每一尊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你看那慈眉善目的佛像,宛如人间菩萨,威严而神圣;而那威风凛凛的武士像,则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力量。这些彩塑,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历史的见证。
而这里的壁画,更是宏伟瑰丽,让人叹为观止。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姿态万千,展示了古人的动态美和丰富的想象力。每一笔每一画,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和故事。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印记。
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宝藏藏经洞。这里珍藏着无数的珍贵文物,每一件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信息。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传承文化的瑰宝。也让我们深刻反思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有许多疑问,比如“壁画颜料如何历经千年而不褪色?”这样的问题可以结合历史与化学的学科知识进行解答。我们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扮演“小小解说员”,通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对文物的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莫高窟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生动有趣,又能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艺术宝库。
七、课堂小结与未来展望
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彩塑、壁画到藏经洞的珍贵文物,每一个细节都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华。通过结合历史与化学的跨学科学习,以及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学生的疑问和兴趣点,为他们提供更多深入学习和的机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爱上这一充满魅力的艺术宝库。